新聞中心
聚焦中正動態,洞悉行業發展
1. 進氧調控
- 一次風與二次風配比:通過調節風門開度控制進氧量,一次風(助燃空氣)占比通常為60%-70%,二次風(補充燃燒)占30%-40%(參考《陶瓷工業窯爐設計規范》)。過量空氣系數需控制在1.1-1.3,避免過度氧化。
- 燃料噴射優化:采用天然氣或液化石油氣時,噴嘴壓力建議0.1-0.2MPa,確保燃料霧化充分,減少局部富氧。
2. 氣氛穩定
- 氧濃度實時監測:安裝氧化鋯氧分析儀,將窯內氧濃度維持在5%-10%(弱氧標準),監測點位于預熱帶(800-1000℃段)和燒成帶(1200-1300℃段)。
- 負壓控制:排煙風機頻率調整至35-45Hz,保持窯內微負壓(-10至-20Pa),防止外界空氣滲入。
3. 廢氣處理與循環
- 余熱利用:高溫廢氣(400-600℃)經換熱器回收后,部分返回窯頭作為干燥熱源,降低新鮮空氣需求。
- 脫硝脫硫:廢氣通過SCR脫硝系統,氨水噴射量按NOx濃度1:1配比,確保排放達標。
1. 燃料選擇:優先使用低熱值燃氣(如發生爐煤氣),其燃燒速度慢,更易形成弱氧環境。
2. 窯車密封:采用耐火纖維毯+砂封槽組合,間隙控制在3-5mm,減少漏氧率至<3%。
3. 工藝參數聯動:燒成周期延長10%-15%,確保坯體在弱氧下充分反應,避免“黑心”缺陷。
案例參考:某陶瓷廠通過上述步驟,將氧濃度從12%降至7%,產品合格率提升18%(數據來源:《建材科學與工程》2022年第4期)。
- 問題1:弱氧導致燃燒不充分?
對策:增設CO監測儀,當CO>500ppm時,微調二次風量。
- 問題2:氧濃度波動大?
對策:采用PID控制算法,動態調節排煙風機轉速,響應時間<5秒。
通過系統化控氧措施,隧道窯可兼顧節能與質量需求,適應不同燒結工藝要求。